当前位置:首页> > 苏轼的《定风波》全词内容如下:

苏轼的《定风波》全词内容如下:

  • 诸葛振紫诸葛振紫
  • 2024-05-30 08:02:01
  • 418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苏轼的一首抒怀之作,词中表达了作者虽身处在逆境之中,却能泰然处之的人生态度。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整首词紧扣“遇雨”和“晴”这两个特点来构思,写作。先写雨中情景。那时作者不知道有雨,春游乘马,很从容的欣赏两岸春光。“穿林打叶声”雨来也!这阵雨又下个不停,越下越大。“却话”雨停也!却看到到处都是是秀美的风光。一个“谁怕”,足以看出作者不怕雨的决心;一个“任平生”更可以看出作者对雨的毫无畏惧。面对人生旅途中或生活中的任何一次暴风雨,作者都能以超然的态度去面对,可见其胸襟之广阔。

下片写雨后见闻。作者酒意未消,春风吹过,感到有些寒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又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充满信心和乐观态度。整首词上下片都写的是作者对人生风雨的看法,整首词紧扣主题“遇雨”和“晴”,构思精巧、意境深远、格调高雅、境界开阔,充分显示了作者的旷达胸襟。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以胸襟气度为骨子,是作者襟怀坦荡、精神爽健的自我写照。无怪乎东坡赞扬这首词“甚有悲天悯人之意”称其“绝唱”。词的上片着眼于风雨中,“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句写得很妙!“何妨”二字确是顶住全篇的。下面写的景与事,与“何妨”二字紧密关联。在何妨吟啸、且行徐看中表现出了那种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的胸怀。下片着眼于雨后情事,写出了那种胸襟开阔的精神面貌。“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着人生哲理意味的句子,正是词作的画龙点睛之笔。

《定风波》一词表现了作者虽处逆境而泰然处之的旷达胸怀,尝透了人生颠沛流离的无奈与艰辛之后成为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的积极意义,成为后人难以企及的名作。以上是对《定风波》一词的内容的分析,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参考相关书籍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