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暑节气里的美食风俗——各地特色风味

大暑节气里的美食风俗——各地特色风味

  • 许凤恒许凤恒
  • 2024-05-21 08:02:01
  • 287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度,即为大暑。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大暑时节,烈日炎炎,高温酷热,人们需要寻找一种食物来消暑解热,同时也寄托着对丰收的期盼。各地的俗食物便是其中之一。

湖南:辣椒当道,麻香四溢

湖南人喜食辣,尤其在大暑这个炎热的时节,辣椒更是成为了餐桌上的主角。辣椒具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增加身体热量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们抵抗酷暑的炎热。在湖南的湘西地区,人们喜欢用红辣椒和青辣椒混合炒制辣椒酱,用来拌饭或者拌菜。这种辣椒酱辣中带香,麻中带甜,让人食欲大增。

福建:吃荔枝螺蛳

在福建沿海地区,大暑时节有吃荔枝和螺蛳的习俗。荔枝被誉为“果中之王”,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具有多种药用功效,能够补血益心、养颜美容。而螺蛳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磷等矿物质,具有清热、明目、利尿等功效。将荔枝和螺蛳搭配在一起食用,既能满足味蕾,又能滋补身体。

台湾:吃西瓜、黄瓜和绿豆汤

台湾地区在大暑时节有吃西瓜、黄瓜和绿豆汤的传统。西瓜是夏季消暑的佳品,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维生素C,能够清热利尿、生津解渴。黄瓜则具有多种营养价值,如维生素C、胡萝卜素、钾等矿物质,能够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绿豆汤则是夏季解暑的必备饮品,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台湾人在大暑时节通过食用西瓜、黄瓜和绿豆汤来缓解炎炎夏日带来的疲劳和烦躁。

北京:饮伏养生,宜滋补炖品

在京城地区,大暑时节也有滋补身体的饮食习俗。老北京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但大暑这天人们更愿意享用一些滋补炖品。如老母鸡炖蘑菇、海参炖蹄筋等,这些炖品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人们还会在炖品中加入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材,如藕、山药、百合等,以增强滋补效果。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们在炎炎夏日中注重养生,滋补身体的精神。

各地特色风味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风俗食物外,全国各地还有许多其他的美食传统。如江西地区的民间有大暑这天“吃童子鸡”的习俗;山东地区有吃姜汁面片或揪片的习俗;台湾嘉义县的人们在大暑时节的夜晚会吃羊肉大餐;而在广东地区则有吃龙眼的习俗,寓意着吉祥如意和免除灾祸。这些美食传统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饮食文化。

大暑时节,各地都有丰富的美食风俗。无论是辣味十足的辣椒酱、清爽可口的荔枝螺蛳,还是滋补身体的炖品,都寄托了人们对健康和丰收的期盼。这些美食传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也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饮食文化。在享受美食的让我们也关注节气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